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尾市 > 陆丰市旅游

待渡山文化旅游区

旅景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查看地图 ]
待渡山文化旅游区

待渡山文化旅游区位于甲子镇南郊,瀛江入海处。景区由待渡山、天后宫、“六十甲子栏”等景点,历史摩崖石刻、碑记、匾额、楹联等珍贵文物,海港风光,以及畲族风情等组成。甲子古称甲子门,因港湾分布奇礁异石六十块与阴历六十甲子相合故称。从北宋开始,因战火绵连,中原及福建汉民族大量迁居甲子门,在此开基创业,繁衍生息。甲子港自古以来就是优质港湾,在当时船运比陆路运输方便的条件下,甲子海上运输发达,商贾云集,成为粤东一带商贸的重要港口。经济上的繁荣昌盛,促进多元文化的交融,大大提高了甲子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明清两朝代,甲子设所,朝廷派军队驻守,隶属于碣石卫。

待渡山,俗名大胆山,满山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古老的石阶曲径直达山峰上的甲秀楼。站在甲秀楼上俯瞰甲子镇,全镇景色尽收眼底;远眺大海,碧波万顷,渔帆点点,极为壮观。甲秀楼始建于明代,为纪念南宋末代皇帝昺而修建。该楼建筑以三合土筑墙,呈六角形,葫芦盖顶,顶尖直指蓝天。经历了六百年风雨,此楼仍保存完好。有史书记载,南宋末期(1276年)临安(今杭州)沦陷,皇帝赵昺、赵昰在丞相陆秀夫等重臣的护卫下,从海上败退甲子门,驻军待渡山下顺济宫,把待渡山作为行营,指挥军民抗元。当时甲子人范良臣主动进食劳军,郑复翁、张文烈等率领民众起义勤王,与元兵浴血奋战,在南宋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后人为纪念这段史实,建甲秀楼、进食亭、复翁亭,立帝像。

天后宫,原名顺济宫,始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甲子人范有仁,曾任广东东莞正堂,由他一人出巨资修建顺济桥和顺济宫。顺济桥在明代永乐六年(1408年),朝廷为抗倭御寇,加强甲子所城的防御而被拆毁。顺济宫历经八百年的沧桑,易名“天后宫”保存至今。天后宫供奉妈祖神像,历经明、清的多次修葺,于1992年又落架重建。该宫平面为三进院落四进院式布局,建筑设计有三山门、正殿、中殿、左右庑廊、乐台、天街亭等。宫宇红砖碧瓦,画梁雕栋,富丽辉煌,气派非凡。宫内保存历代碑记、楹联、匾额、石刻等珍贵历史文物。有明代岭东道台胡时化题写的“天开甲子”、“木石奇观”匾额,清代大文学家屈大均题写的“帝子亭记”碑记,清代武状元孙宗夏题写的“天后宫”宫名,以及甲戊科进士洪侨题写的“奠安泽国”等诸多石刻、牌匾。有当代四十多位著名书法艺术家为妈祖文化题写的“恩弘海国”、“祐我营疆”、“寰海慈航”、“护海如神”等书法作品。

“六十甲子栏”,既是甲子镇名之由来,也是闻名遐迩的“甲子八景”之一。“六十栏”为六十块分布于海面的海蚀礁石,其形状千奇百态,天趣盎然,如“溟南锁钥”石(古称“妈祖双花缸”)、“狮子”石、“燕子”石、“鹦哥逐鲤”石、“双帆挂海”石、“五马投江”石、“登瀛”石等。其石其状,令人无不赞叹大自然的神斧天工,无不赞美甲子的神奇。陆丰老八景之一的“甲石吞潮”就在甲子港。古诗以生动的诗句记叙这一景观:“粼粼潮际石,磊砢合支干。引胜罗青屿,含虚漱碧湍。花光吹浪冷,星影漾波寒。不尽临流兴,持竿忆钓磻。”

畲族相传是我国中原的一个封建贵族,由于封建王朝的更迭和战乱而被驱赶,他们从中原一路迁至甲子。封建没落贵族的社会地位很低,到甲子后受到种种歧视,不给他们住在陆地,规定不能与当地汉族穿同种服装,不能与当地人通婚等。畲族人民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以打渔为生,住在船上,穿杂色衣装,勇敢而顽强地生生不息,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畲族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在甲子镇建渔民新村,结束他们不能在陆地居住的苦难屈辱历史;政治上与甲子镇汉民族同样享受各种民主权利。但他们至今仍保持该族自古以来的部份生活习惯,他们的捕鱼劳作、起居作息,以及服装,渔歌,婚嫁等习俗,既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别有情趣。旅游体验畲族风情,必使旅游者在生动的异族风情中领略畲族人民的优秀品质。

甲子镇:甲子镇是一个古老、发展较早的粤东古镇,原称甲子门,因港口有大石壁立排列如门,与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字相符,故称甲子。甲子镇地处陆丰市南部,东隔瀛江与甲东镇相望,北与揭阳市惠来县交界,西与甲西镇相接,南临南海。全镇总面积18平方千米,总人口10.8万人,辖有14个村(居)委会。是陆丰较大的渔业镇。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2亿元。甲子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丘陵…… 甲子镇详细信息++

>>玄武山旅游区

为您推荐:陆丰市旅游-陆丰市文物古迹-陆丰市十大景区-陆丰市全部景区-陆丰市特产-陆丰市美食-陆丰市地名网-陆丰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