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琅山位于芜湖县西河镇,距芜湖市仅25公里,青弋江环绕而过,水陆交通便捷,作为人们节假休闲娱乐场所,开发旅游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珩琅山树木葱茏,两峰对峙,活象店常下廊房,近处有弹乡山,东边建有白马寺,南边有梁武帝时建有兴云寺,寺旁有白云池,池下是代明湖,象有仙人盘石。

珩琅山群山拥聚,绿数成荫,景色怡人,冬暖夏凉,泉水叮咚悠扬,早在北北宋英宗年代,珩琅佛教盛行,寺庙林立,现在已开发珩琅“十景”为:珩琅塔影、灵龟探首、华严寺、南山绝壁、弋江漂流、神蟆拜天、龙潭虎穴、走马回声、丞相冢、孤鸟望月。每年有数万计的游客来此朝拜游览。
珩瑯山南北走向,海拔301.4米,是芜湖县最高峰,这里群山拥聚,景色怡人,冬暖夏凉,泉水叮咚悠扬,早在北宋英宗年代,珩瑯佛教盛行,寺庙林立,现在已开发珩瑯“十景”为:珩瑯塔影、灵龟探道、华严寺、南山绝壁、弋江漂流、神蟆拜天、龙潭虎穴、走马回声、丞相冡、孤鸟望月。每年有数万计的游客来此朝拜游览。珩瑯古塔是芜湖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大修于明代万历年间,为六面七层楼圆式砖木结构,高24米,底座为方形转角椅柱,每层塔顶各有四层砖沿叠山,呈菱角牙子形,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炮弹袭击,塔刹倾斜,楼阁被焚。
珩琅塔,为南宋乾道九年(1173)古塔,1985年经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经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经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红杨镇行廊行政村十甲坝自然村。塔为6面7级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身外壁边长3.6米,内壁边长2.21米,塔身总高23.50米。塔刹由覆钵、圆光、仰莲、宝盖和七层相轮组成,高5米。2008年县文物管理所主持对其进行了维修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