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二陵位于广东省广州市。






康陵是南汉高祖刘岩的陵墓,该陵位于北亭村大香山南坡,北与青岗德陵相距800米。陵墓依大香山南坡的地势呈南北分布。地面建有长方形陵园,陵园四周绕以陵垣,四隅有角阙。陵台位于陵园的中部偏北,处大香山南坡的二级台地,为砖包土的方座圆丘结构。地宫在陵台正下方,为带墓道的长方形多重券顶砖室墓。墓内前室当门横立石哀册文一通,保存完好,明确记载了墓主的身份和年代。出土的青瓷罐和釉陶罐。
康陵地处大香山南麓,分地上建筑和地下玄宫两部分。地宫位于山坡南端的一级台阶,为带墓道的竖穴砖室墓。墓穴上方为砖土结构的圆坛建筑;山坡的第二级台阶,在圆坛的东北和西北面筑有方形台基。三者呈倒“品”字形分布,相距约50米。坛体为方座圆丘,由圆台、方台、散水等分层构成。
专家指出,康陵积土为陵,却又与众不同:在坟丘上建成砖壁圆丘,在中国陵寝制度上是第一次发现。康陵是五代陵中非常完整的一座,地面建筑规模非常宏大,现还在不断扩大发掘范围。圆坛下是地宫,墓道在圆坛坡道下面。墓室内全长11米、宽3.15米、高3.3米。墓室前室当门横立着一通石哀册。石哀册保存完好,其形如碑。首题“高祖天皇大帝哀册文”,38行,满行35字,共1062字。石哀册上明确记载:高祖(刘岩)于大有十五年(942)四月崩,于光天元年九月“迁神于康陵”。这是证明墓主身份的最好证据。
经发掘,德陵虽未发现陵园建制,且墓室被盗,但墓道0土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广州第一次发现如此众多的五代瓷器,属官窑制品无疑。其胎质坚硬,釉色青中闪灰,晶莹透亮,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为研究五代十国陶瓷器提供了实物资料。康陵哀册文碑的发现,不仅明确了墓主人的身份和下葬年代,还更正了《蕃禺县志》等文献史志对德陵和康陵的错误记述,解决了历史悬案。康陵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这一时期唯一布局完整的陵园,围垣四隅双角阙和陵前设廊式建筑的建制也与历代陵寝制度有所不同,将为研究我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提供新的材料。
南汉二陵是五代十国考古的重大发现,对于研究南汉国的历史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南汉二陵作为五代的古墓葬,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